我会尽力协调,争取让杂交小麦在陈大山的村子落地生根。”
李向明微微一笑,拍了拍张伟的肩膀:“我相信你能做到。农业这事儿,只要大家齐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张伟转身离开,李向明的目光再次落在笔记本上。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纸面,眼神中透着一丝沉思。他知道,推广杂交小麦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
就在这时,会场的广播响起,宣布交流会即将结束,所有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李向明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他走出会场,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交流会结束后,李向明和几位同行被邀请参加一个小型的圆桌讨论。
这次讨论的主题是“农业的未来”,地点设在会场附近的一间会议室里。
会议室不大,但布置得简洁而温馨,中间摆放着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桌上摆满了文件和资料,还有一壶热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李向明走进会议室时,已经有几位同行在里面等候了。
他们都是这次交流会上的佼佼者,彼此之间虽然不算熟悉,但也都听说过对方的名字。
李向明和大家一一握手致意,然后在会议桌旁找了个位置坐下。
会议开始后,主持人是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戴着眼镜,面容和蔼。
他清了清嗓子,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农业的未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有人甚至担心,农业可能会逐渐被边缘化。对此,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李向明微微皱眉,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看到有人低头沉思,有人微微点头,还有人眼神中透着一丝焦虑。
最终,还是赵铁柱率先打破了沉默。他性格豪爽,向来直言不讳:“我说,这农业怎么可能被边缘化呢?工业化再怎么发展,人总得吃饭吧?农业是国家的根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赵铁柱的话引起了一阵小范围的讨论,大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但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书卷气的中年男子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叫刘文博,是一位农业经济学家,平时研究农业政策和市场走向。
刘文博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但坚定:“赵专家说得没错,农业是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