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抗战”。每一次落榜,大多都会平添许多压力和焦虑。尤其是八十年代滞留补习班的学长,大块头儿、老气横秋、胡子巴茬成为他们身上的标签。单从年龄、身高、衣着上看,很难分清他们是老师,还是学生。
那时,国家规定超过十八岁的不能报考。如果孩子发蒙读书晚,不知不觉的就踩到了“十八岁”这根红线。所以,在考生登记表上,当年很多的学生几乎都是“年年十八岁”,“越活越年轻”。实际年龄比档案年龄大一两岁或者三五岁的比比皆是。彼此心知肚明,见怪不怪。
甚至可以说,之所以在中考这条独木桥上挤得头破血流,就是人人都不轻言放弃。有的补习几年预选不上,看到情况不对,赶快撤退,灰心丧气地退出竞争,有的预选年年上线,中考却年年落榜,心中五味杂陈,满肚子的苦水无处倒。放弃吧,担心功亏一篑;继续战斗吧,又不知何年是尽头?害怕陷入无穷无尽的青春消耗之中,成为范进的徒弟。
这一直要到1998年开始,中专、中师毕业后不再包分配,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优先选报高中。再后面2000年,中考预选取消,普高、中专、中师招生考试同步进行。
现在,中考一旦落榜,很多人对未来充满恐惧。
不过,对于林兆喜而言,她并没有恐惧,就像她的老师和她说的,她的成绩考高中不会有问题的。
另外,林兆喜的班主任也没有问林兆喜为什么没考虑报考中专,因为学校的老师也都知道林兆喜的父亲是作家林有成,家庭条件自然也不需要林兆喜早早地毕业工作。
这些都是林兆喜,还有林兆满都不会知道的,有些命运从父辈走得路就开始不一样了。
他们的路现在很显然要更好走。
当然,真正走好自己的路还是要靠自己,林有成这个做父亲的也不过是让他这盏背后的路灯变得更亮一些,让孩子们走得更好,更踏实。
“喜儿,你这放寒假要不要我给你请一个英语老师补习一下英语?”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考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五科。从1986年起,英语纳入中考,逐年以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计入总分。
现在,1989年将以百分之百的计入总分。
虽然说林兆喜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但是林兆喜毕竟是从德城上来的,英语底子没有那些早就接触英语的京城学生强,即便林兆喜也有努力,但并不拔尖。
因此,林有成也就问林兆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