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单写了不少,再从中精挑细选了三十人。
这样有诚意又积极主动的态度,柳如霜自是满意的。
寒暄之后,林天良又成了工具人,全程都由柳如霜来谈。
但有了柳家村的例子在前,现在能谈的细节经验多了许多。
她随手挑了几份柳家村人手的用工文书给他们看,又把柳杰每天点卯交货的记事簿也拿给他们传阅。
趁着他们看资料的空档,她也看他们拿来的名单情况。
两个村子一共六十人,每人家庭情况只是大略了解一下,重点看年纪、擅长针线以及品行评价。
差不多时间都看完了,工作时间和工钱待遇都说了一遍,几乎是没有异议就拍板了。
“眼下都在忙着收粮,还没有去看订制的装备都有多少了,因而要等装备到了多少,才能先安排多少人来。”
“但你们回去的时候可以先去作坊,我和柳杰管事打过招呼了,带你们进作坊参观了解情况,回去也好让各家人放心。”
“只要好生在作坊里干活、不出岔子不生事、做出的成衣质量没出问题,就都是算钱的。”
“多的话也不需要我来说,你们看柳家村如今的情况和大家的积极样儿,就知道这活计是不差的。”
柳如霜自信地说道。
六人如何不知?他们纷纷微笑附和,事情就这么说定了,只等进人手的消息传到。
他们也在忙着秋收事儿多,抽空过来谈这事儿,见如此顺利也是满心欢喜。
谈定之后没有多留就走了。
关于人数的问题,他们没有与柳如霜讨价还价。
因为宋管事和王管事已经事先将作坊的安置情况说与他们了。
正是那天在饭堂里,柳如霜当众计算过所需人数。
那真是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除非重新增加作坊屋子。
但那时就是作坊有需求,自然会再找他们,而无需他们来求。
柳如霜亲自送他们出庄,指点了作坊的方向,就回了庄子。
林天良已经转到了柳如霜自己的小厅去坐下,拿着她今天在写的记事簿在看。
“等边城那边的人手回来,咱们就把棉衣运出去,先铺到濮山、华阴、歧山、歧江、江东五县去,纪阳这边不急,慢慢送就是。”
林天良看她一眼,说道。
“嗯,虽说北边冷得快,但南边远,路上需要的时间长,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