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听到后,表示赞同。
“山子果然是自己人”的感觉更突出了。
孙山接着说:“村长阿爷,不管是本村人的田税,还是外村人的田税,我都会拿半成出来给村里。”
村长听到后,猛然地抬头,眼睛带光地看着孙山,激动地说:“山子,此话当真?”
孙山认真地点了点头:“阿爷,想致富,先读书。现在靠我还行。可我也会有老的一天,必须让村里的孩子接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有功名之人,需要漫长的日子。更需要从细蚊仔培养。
现在因为我高中,有免税名额,不如把这里的所得拿出来,好好培养孙家村的子子孙孙。”
村长眼眶湿润,感动地说:“山子,好,好,好。你是个心胸开阔,能看得远。其实当初村里根本没帮你什么,你却回报村里,哎,实在有愧。”
孙山赶紧摆手说:“阿爷,当初我读书,村里的确没怎么帮忙。但如果没有村里的帮忙,我阿奶,阿爹,大姑能不能活还是未知。
家里人经常告诉我,多亏村里的“百家饭”他们才能活过来,村里的恩情,不能忘记。如今我有机会回报乡亲们,是应该的。”
村长激动地握住孙山的手,哽咽地说:“你跟你阿爷真像,一样宅心仁厚,好善乐施。你大姑也一样,嫁人了还不忘拉拔村里人。哎,如果村里人都像你们一家,那该多好。”
孙山笑了笑说道:“阿爷,不是我说大话,咱们孙家村在十里八乡也是出了名的淳朴至善。虽然乡亲们平时吵吵闹闹,可重要时刻,就团结一致。外面的人都说我们孙家村不仅儿郎出息,村风也是顶呱呱的。特别阿爷你,外村人说起你,谁不竖起大拇指。”
孙山一通拍马屁,让村长乐呵呵,老脸红黝红黝红。
不好意思地说:“嘿嘿,我哪里有你说得那么好,外面的人都是乱说的。”
孙山一边走一边陪村长聊天,主要是聊收到半成税后,这些粮钱怎么用。
村长遗憾地说:“哎,村里就只有你一个读书人,连童生,秀才都没一个,村里怎么办学堂?”
孙山脑瓜子转了转,说到:“阿爷,现在先让小子到郑家村读,等村里有钱,再建学堂,请人过来教。”
随后补充道:“我们得优先请郑童生爷孙过来教。”
孙山可不想孙家村有学堂,然后郑童生和郑弘文失业,这么做,肯定遗臭万年。
但孙家村如果不建学堂又不行,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