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是他们多年的存货,如果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造出上万颗,恐怕确实不太可能,也许是奴才多虑了。”
多尔衮摆摆手道:“多虑不多虑,打起来就知道,我们这么多炮灰,就是来消耗他们火力的,且看高衡这家伙如何应对吧。”
兴华军这边,高衡抬起了右手,当敌军进入四里的时候,就是兴华军炮兵的最佳射程。事实上,吴荣等人已经从千里镜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他们的炮兵这次好像隐藏的更深了。按照以往的套路,清军的炮兵往往会跟在炮灰后面发动进攻,目的很简单,就是用炮灰掩护自己进入射程,然后跟兴华军的火炮对轰,但是这一次,炮灰部队的后面好像没有跟着炮兵,这倒是有些奇怪。
原来,这次清军也改变了战法,战争永远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多尔衮也要改变战术,淮河被封堵之后,清军干脆就地取材,砍伐树木打造了大量的盾车。只不过,这些盾车没有用在炮灰之中,而是全部应用在了火炮部队之中。六十万清军,除掉被兴华军摧毁的还有丢弃的、损坏的火炮,各式火炮还有上千门,当然,这不包括北洋新军的神武大炮。
但即便如此,上千门制式火炮也是非常恐怖的力量了。多尔衮不指望这些火炮和炮手能活着下战场,但是不管怎么样,哪怕是自己被打爆了,也要想办法干掉一个敌军,最好是能抵近射击,换取跟兴华军炮兵极限一换一的机会。
所以此次,清军也分梯次出击,并且因为是决战,连驮马和部分战马也都可以抽调出来另做他用。多尔衮的战术很刁钻,想让三十几万炮灰冲上去,吸引兴华军火力。炮兵在后方待命,等前面打起来了,炮兵在盾车的掩护下立刻出击,并且火炮由战马和驮马牵引,以达到提速的目的。
如此一来,清军的战术就变成了,当兴华军火力被炮灰全部吸引之后,清军炮兵再通过马力拉动,迅速出动,在短时间内展开队形,布置阵地,并且借助盾车的掩护,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生存几率。而且清军当中也不是没有火器高手,在曹振彦的指导下,多尔衮也开始使用超越射击的概念,当然,曹振彦并不知道这种方法叫做超越射击,但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火器大师,在很多事情上,属于一点就通。
曹振彦的策略是,清军抓紧时间修建了几座木制高台,实际上就是砍了几棵参天大树,然后在树顶设立一个平台,上面可以容纳一到两名士兵。平日里高台平放在地上,这样站在兴华军的视角,他们看不见,等到作战的时候,将高台临时竖起,形成瞭望哨。然后挑选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