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身强力壮。
李郁很清楚,殖民地一代忠诚,二代叛逆,三代翻脸不认人。
天高皇帝远。
他们背后的家庭家族是一根纤细的风筝线,隔着万水千山,对风筝保持微弱束缚。
未来,
吴国殖民地人员配置将分:流官、定居民、驻军三类。
流官 5年一换。
驻军 3年 1换。
帝国要限制殖民地居民的上升通道,限制其成为行政官,而是往技术人员、农场主和贸易商的路线上发展。
论制衡,李郁是专业的。
这些手段只是寻常,不寻常的暂时藏在工具箱里。
……
此外,吴廷还做了几件小事。
第一,
保护国参战仆从军 5000余,幸存下来的 2000人每人赏赐金币 50枚,银币 50枚,军服武器一套。
从其中挑选 400人,送至士官学校昆明分校就读,学制 1年半,学汉语、学军事。
毕业时赐予佩剑配枪,授予帝国陆军准尉军衔,外务部使节护送归国,当面向各国君主推荐,要求重用。
掺沙子。
埋种子。
李郁要求外务部,密切关注这批种子的发展情况,保持联络~
……
第二,
在保护国驻军,一应开支必须由所在国支付。
历史“被保护”的欠账必须定期偿还,拿不出现钱?没关系。可以拿矿产、特产、牲畜、女子抵账。
总之,
穷没关系,但必须有个态度。
如果态度不端正,王位立马不保。虽然儿皇帝不好听,但想做的人数不清~
这个方案不错,
高丽王国每年偿还 2000名少女和 500匹马。
扶桑王国每年偿还 2000名少女和 500名流浪武士。
安南是煤、铁、木材。
暹罗是锡、铅。
缅邦是铜、玉石宝石、木材。
其余各国是大米和海产品。
……
第三,
要求各个保护国派出不低于 20名本国贵族少年到吴国深造。这批人会在文官学校、士官学校轮转。
打造一批可以施加影响力的殖民地精英阶层。
和以上2条一样,都属于阳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