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新三公,便是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御史中丞——都带个‘御史’,倒是可以给其中一个改个名字,以作为区分。”
“嗯……”
“司空?”
“亦或是……”
只思考了片刻,刘荣便否定了这个选择,却也下定了给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其中一个位置换个名字的决心。
而且最终改的,大概率会是御史中丞。
原因很简单:御史大夫无论改或不改,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公之一的亚相。
但御史中丞,百十年来都是御史大夫底下的一个小弟,即便刘荣盈给抬上三公之列,也难免会被人所轻视。
所以,刘荣打算给御史中丞,换一个‘更像三公’的名字。
至于为什么否定‘司空’的备选,则是因为司徒、司空、司马,并非三百多年后的汉末三国才有,而是早在数百年前,就已经被明确记录在《尚书》当中的古三公。
其中,司徒对应如今的丞相,司空对应当下的御史大夫,而司马,便对应过去百十年来的太尉。
既然已经决定罢设太尉,改以大司马取缔——尤其还将太尉/大司马踢出三公之列,那司徒、司空这两个古称出现在三公当中,就多少有些不合适了。
具体改为什么,刘荣可以慢慢想——甚至可以先不改,直接让御史中丞做几年三公,考虑好了再改。
但改是一定要改的;
御史中丞,也是一定要取代太尉,成为汉家新的三公的……
“至于九卿么……”
“嗯……”
“宗正、太仆、卫尉、典客、大理、太常、郎中令七个,照旧。”
“——中郎将并入郎中令,再把卫尉、郎中令二者的权责明确划分一下,也就差不多了。”
“剩下的内史、少府——内史于今年年末正式拆分;”
“唯独少府……”
想到最后,刘荣再度陷入了两难之中。
不得不说的是:眼下,是汉天子动少府最合适、最完美的时机和创口。
于外,北方匈奴接连打了两场败仗,都跑来求和了,短时间内——至少近两年,根本没精力南下侵扰。
至于南方的赵佗,赖汉匈朝那之战、河套-马邑之战——这接连两场由汉家完胜的汉匈大战,南方百越之地也肉眼可见的消停了很多。
两三年前,先帝与刘荣交接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