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将来,刘荣有大司马、大将军等方式,来满足对外战争需求。
相比起优势勉强够看,缺陷却几乎无穷无尽的太尉,无论刘荣以何种方式替代,都不大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再者,三公九卿这一套体系,本身就是为朝堂中央量身定做的行政体系。
既然是行政体系,那就不该和军事混为一谈。
——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就应该为纯粹的国家治理而存在;
至于军中的将军们,则应该以另外一条体系存在,如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上将军、都尉校尉之类。
三公层面,踢掉太尉,以御史中丞取缔,其实都还算‘微调’。
刘荣真正的重点,则放在了九卿层面。
——内史、少府、太仆、廷尉、郎中令、卫尉、奉常、宗正、典客!
区区九个职务,便有起码三个怪胎!
内史,号称关中的‘小丞相’,和丞相能管全天下一样,凡是关中的事儿,就没有内史插不上手的!
行政、税收、治安乃至军事;
内史的触手,可谓是伸向了关中的方方面面。
中尉、中郎将、备盗贼都尉等下辖部门的存在,更是让内史的触手,毫无意外的伸到了长安,乃至于禁中!
考虑到汉家已经有了一个‘管全天下’的丞相,作为‘关中小丞相’的内史,权责与丞相有相当部分的重合;
这就让刘荣难免腹诽一声:内史这个职务,完全是作为‘预备丞相培训班’的意义而存在。
那内史是否应该被取缔?
刘荣认为,内史的存在,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的。
但内史,不该以一个完全体存在。
就像相府,不该同时兼具行政权和财权一样——内史,不该同时具备关中地区的各类权柄。
要么,将内史的权力拆分,行政、军事、财政、治安各自分离,各自为政;
要么,直接按地域将内史肢解,一如历史上的左扶风、右冯翊,以及京兆尹。
用后世人更熟悉的一句话来说:汉天子,不允许汉家有内史这么牛逼的部门,存在于关中大本营!
所以对于内史,刘荣倾向于抄作业——遵从原历史时间线上的变革,三分内史。
毕竟这套做法,是曾经被历史验证过的,大概率不会出问题。
除了内史,汉家的第二个怪胎,无疑便是少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