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杂交水稻,它只是一个概念,而不是特指某一种植物的种子,所以,羊城适合种植杂交水稻,黑省也适合,京市也适合,全华国只要有黄土地的地方,都适合种植杂交水稻。”
“只是,每个城市,因为地域,气候土壤的不同,所以适合种植的种子种类也是不同的。经过羊城的实验成果,我们可以确定,杂交水稻是能被培育出来的。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培育出适合各地的不同的种子类型。”
张院士自诩自己也是个文化人,但他已经快要被徐婉宁的话给绕晕了。
他不是很能理解徐婉宁话里的各种意思,但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杂交水稻的培育是成功的,而且要不了多久,全国各地都能种植出亩产量极高的杂交水稻。
张院士紧张又期待的问道:“徐同志,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吗?”
尽管徐婉宁的年纪对于他们而言,是晚辈。
但一来,这个试验基地是袁老毕生的心血,而袁老临终前,也将试验基地给了徐婉宁,所以,徐婉宁如今才是试验基地真正的负责人。
二来,徐婉宁的学识和才华,远在他们之上。
她不但提出了杂交水稻的理念,并且顺利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几个月后,第一批杂交水稻就会长成,如果亩产量真有徐婉宁说的那么高,那她就是华国的大功臣。
所以,张院士几人并不会因为自己年长且经验丰富,就对徐婉宁的任何决定指手画脚。
“我还真有事儿要麻烦张院士。”
徐婉宁问道:“张院士知道黑省有农科院吗?如果有的话,您能和黑省农科院的院士取得联系吗?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这个试验,所以我还是需要黑省农科院的配合。”
张院士颔首:“全国各个省份都有农科院,我之前和黑省农科院的负责人一起开过会,说过话,还算熟悉。徐同志大可不必担心,你是袁老的学生,并且继承了袁老的衣钵,单单是这一点,黑省农科院就会热情地配合你。”
就像羊城农科院那样。
毕竟,袁老师是华国农业方面的领头羊,作为他的学生,徐婉宁的名号或许并不响亮,但这个身份,足以她在各地的农科院横着走。
闻言,徐婉宁也算放心了。
她又跟几位院士探讨了一下试验基地目前遇到的问题,并且针对每个问题都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后,她就拿着自己精心培育过的种子离开了试验基地。
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