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卖设备给苏联。
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都偷偷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
从1980年开始,意大利出口到苏联的机床多达25台,英法则直接卖军事装备,挪威的康士伯公司也卖了机床。
但美国眼里,似乎只有“日本东芝”。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989年,美国继续逼日本签订了《日美半导体保障协议》,开放日本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专利。
日本接受了。
到1991年,日本方面统计的数据是,美国半导体已经占日本市场的22%,但美国坚持认为日本数据是假的,再次强迫日本签订第二次半导体协议。
日本又屈辱地照单全收。
与此同时,美国还扶植了韩国来对抗日本,对韩国授权技术,指导韩国挖日本企业的生产线和人才,还对日韩发动双标反倾销税。
多重手段下来,到了1996年,日本半导体在全球的份额已不足30%,落后于美国,又有韩国虎视眈眈,整个产业元气大伤,颓势难挽。
全方位的打压下,日本进一步产业升级的机会被剥夺了,产业发展从此停滞不前。
紧接着的第二个挑战者,是苏联。
相比于日本,苏联给美国带来的挑战更大,美国为了赢下冷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苏联一度半截身子已经入关成功了,然而在美国的打压下,终究还是一蹶不振。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美国对苏联科技水平的限制。
苏联千方百计地把手伸向西方的技术领域。
中情局估计,在苏联约有十万人从事技术文件的翻译工作,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施耐德说,苏联获取西方的技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如何切断这条生命线,成为了美国计划的重中之重。
194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在出口管制大会上强调,要延长出口管制的期限,用法律控制美国的对外出口。
随后,杜鲁门政府公布了一份管制清单,分为全面禁运物资和限制出口物资。
前者包括含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母机和设备,例如特殊重工业设备、精密科学仪器、电子尖端仪器和等;后者包括铅、铜、锌等工业原料以及基础设施设备。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制法》,将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