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戴眼镜的领导穿着一件浅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支钢笔,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车子驶过街道,路边的行人纷纷侧目。1967年的街道上,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偶尔能看到几辆老式的公交车缓缓驶过。
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是灰扑扑的砖房,墙上刷着红色的标语:“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几位领导坐在车里,目光透过车窗望向外面,脸上带着一丝凝重。他们知道,李向明的改进方案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成功,更是整个工业系统的一次突破。如果能够推广,将会对全国的生产力提升产生巨大的影响。
“老陈,你觉得李向明这个同志怎么样?”那位身材高大的领导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思。
老陈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还用说?一个伟大的天才,既有技术,又有魄力。咱们工业局正需要这样的同志。”
那位戴眼镜的领导也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是啊,咱们国家的工业发展,靠的就是这样的实干家。”
……
清晨的阳光洒在工厂的大门口,保卫科的老张正站在岗亭旁,手里拿着一本登记簿,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位进厂工人的证件。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严肃,眼神锐利,仿佛任何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近工厂大门,停在了岗亭前。车门打开,几位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走了下来,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领导,脸上带着一丝威严。
老张皱了皱眉,走上前去,语气客气但坚定:“几位同志,请问你们是来办事的吗?请出示一下证件,登记一下。”
那位领导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随意:“我们是工业局的,今天来参观一下你们厂的设备改进情况。”
老张听到“工业局”三个字,心里微微一震。他知道,工业局是最高级别的工业管理部门,平时很少直接下到基层工厂。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依旧挡在门口:“不好意思,几位领导,我们厂有规定,外来人员进厂必须提前通知,并且要有李厂长的批准。请几位稍等,我这就去通知李厂长。”
那位领导挑了挑眉,似乎对老张的严谨有些意外,但并没有生气,反而点了点头:“好,那就麻烦你了。”
老张转身对一旁的年轻保卫员小刘说道:“小刘,你在这儿看着,我去找李厂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