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军队的布防调整完毕,短时间内不用再担心来自外界的威胁,内部也有了一支警察队伍维护稳定。咸丰终于可以静下了心来发展经济了。
此时已经来到了咸丰元年的冬季,自己穿越过来已经整整一年了。
对于大清这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来说,冬季是大清子民们最清闲的季节,但冬季往往也意味着青黄不接。此时此刻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忍受着饥饿与寒冷。
上升到国家层面,那就是严重的土地兼并过后,税还能不能收上来的问题。在封建社会皇权不下乡的背景下,基层治理十分落后,所以很多时候怎么收税是由当地的大地主说了算。地是大地主的,产的粮食都是大地主的,还想让他们多交税,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擅自动了这些大地主的既得利益,迎来的必将是他们疯狂的反扑。
想到这些,一股对于地主阶级的无名怒火便升腾起来,心想干脆就用彻底的革命手段,一步到位,全面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伟大理想算了!
冲动毕竟是魔鬼,此时的大清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部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发展才行。
咸丰也不是什么伟大的政治家,对于封建社会基本无解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根据现实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走一步看一步。
咸丰所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将蛋糕做大,也就是尽可能多的扩展耕地的面积。具体的措施就是进一步的鼓励垦荒。
实际上华夏历朝历代都曾经采取过这个办法,但更多时候都是停留于纸面的政策,真正执行下去的并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民众这边不怎么愿意垦荒。按理说自己没有田产,天天忍受官府地主的各项盘剥,有了能够依靠自己勤劳创造幸福的机会,为什么还积极性不高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垦荒的代价太大。
首先但凡是离城镇、农村等人口聚集区稍微近一点,土壤稍微肥沃一点的土地早就被人占有了。要想开荒,只能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当时被称作“荒郊野岭”的地方,这也是历史上闯关东的一大原因。
在这些地方生活,就不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问题了,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土匪、猛兽,随便哪个都够他们喝上一壶的了。
另外在这些地方垦荒,意味着他们获取其他物资的难度变大,生活成本进一步上升。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得吃盐吧,开始垦荒地里没收成人还要吃粮,各种农具坏了还得维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