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洋人的反应也让张冲看清了,这些人就是一群追逐利益的人,他们如今为了利益可以背叛自己的国家,那么将来也一定能为了利益背叛我们大清,绝不能任何事情都仰仗这群洋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科研力量!
等张巧带着众人离去,尚书房内又重归寂静,张冲又开始了他的下一个思考。
张冲在想应该怎样才能“开民智”!
此时的大清,依旧是一个典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士农工商的阶级分化依然严重。读书人虽说不算少,但他们读的都是为了科举的四书五经,能力上也只会写一些空有形式,但内容空虚的八股文章。对于近代科学的理论,他们不单纯是不懂,而是“不信”!如果将大清的未来交给这群人,那肯定是万万不可能的。
所以,大清近代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尽快提上日程了!
新事物的最大制约,往往就是与他相似的旧制度。同理,大清教育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在华夏实行了千余年的科举制度!
在如今世界各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科举制度显得格格不入,十分落后。
张冲清楚的明白,此时的科举制度,更是一种统治者奴化臣民的一种工具!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出自传统的四书五经,统治者通过改变考试的内容,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文兴盛以来,更是在华夏知识分子的思想上上了一把枷锁,大家只会翻来覆去的研究圣人圣言,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世界的真理,而且这种行为也不被允许!
官僚们几乎全部出自科举制度,最终形成臃肿的官僚体系,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力量却十分薄弱,这也是后来华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冲虽然十分清楚的认识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可他还是不能下定决心将科举制度一刀砍死,因为科举制度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其中不光是只有那些既得利益者,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平民百姓,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就是一个进士及第,能够完成身份的改变和阶级的跨越,如果张冲将他们这条路给砍断了,那只会给社会白白增添很多不稳定因素。
综合考量之下,张冲决定,暂时不能废除科举制度,但改革,是一定要改的。
第二日早朝后,张冲让安德海叫住了退朝离开的教育部长丁文爽。
丁文爽以前乃是吏部管理科举选官的官员,在这次改革中刚刚被任命为教育部长。
他本以为自己是个闲职,只在举行科举考试时会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