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路,巴郡太守,刘季,派兵五千;
第36路,并州牧,秦温,派兵五万;
秦昊也没想到这次讨董竟能招来36路诸侯,而这又是个什么概念?
可以说,除了黄巢、韩遂和王朗三人外,天下所有诸侯都加入了联盟,董卓已经举世皆敌了呀。
董卓竟然这么招人恨?这下算是彻底洗不白了。
秦昊心中暗自猜道,他也知道会来这么多诸侯,主要还是因为大势的缘故。
当讨董成为一种理所应当之事时,在这股大势的裹挟之下,大多数诸侯是不得不过来啊,否则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这让人非常无奈,但也没有好办法,所以会盟也产生了两种模式。
一是比较积极的诸侯,他们全都亲自领军前来会盟,主动参与这场盛宴;
二是比较消极的诸侯,他们发言加入联盟,但不亲自过去参与,只是派将统领少量兵马,过来参与一下意思意思。
这次会盟,共有27路诸侯亲自赶到,他们都是积极参加讨董的,所以带的兵力自然也是最多。
领兵最多者就是秦昊,出动了整整六万大军,少的如刘秀、马腾仅仅只有三千兵马。
至于袁术、袁绍、陶谦、曹操等诸侯,兵力都在三万到五万之间,而其余诸侯的大部分兵力都在一到两万之间。
另外九路诸侯,本心是不愿意掺和的,但是又不好违逆这股讨董大势,所以只好在发言谴责董卓的同时,另派将领兵前来参与会盟,自己则留守原地坐看这场盛宴。
这部分诸侯所派来的兵力都不多,九路诸侯除了晋军一家外,其余八路诸侯没有一路兵力破万。
至于晋军那就有点特殊了,他们可肯定是属于积极的诸侯,但是因为秦温的身体已经无法领军,所以只能派威望最高的秦检前来。
三十六路诸侯所带兵力虽层次不齐,但汇聚起来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当诸侯全部集齐确定后,秦昊派人统计了一下联军总人数,发现竟然有整整五十四万大军。
五十四万大军啊,这已经超过董卓麾下的所有兵力。
董卓麾下兵力总共能有五十万,但他不可能将兵力全都调过来,除掉守备各州各郡的基本兵力,董卓最多调动三十万大军和联军交战。
这样一来,这一场大战也就变成了,五十四万诸侯联军VS三十万凉州军。
联军占有绝对的人数优势,但并不代表就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