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陈上将不愧是校长倚重的军事智囊,他采用的以进为退的策略确实起到了作用,让日军没有意识到华夏军队实际上是要撤退了。
而且,松井石根老鬼子还自以为聪明的配合了一把。
淞沪战场的华夏军队各位高级指挥官们虽然对现代战争的理解还差点意识,但都是战场上打滚多年的老江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撤退机会。
11月1日,特意将战线退后了几公里的日军,奇怪的发现,对面的华夏军队竟然没有任何动静,竟然连枪炮声都停歇了下来。
这是暴风骤雨前的宁静还是另有原因,让得到消息的松井石根有些摸不着头脑。
直到由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在华夏军队的阵地上空溜了一圈后,才发现华夏军队已经退了,而且主力是一夜之间就退到了昆山和常熟一线,现在还在不断撤退。
松井石根这才反应过来,华夏军队这是撤退了,而且还撤得非常果决,一夜之间就撤退了几十公里。
感觉被耍了的松井石根,在将那个叫做小仓的参谋打成猪脸的同时,下达了全军追击的命令。
只是,双方的距离已经拉开了几十公里,想追上又那有那么容易。
这时跟历史上可不同,历史上是因为日军第10军在金山卫登陆后,才导致几十万国军仓促撤退。由于缺乏计划和组织,导致几十万人拥挤在沪宁公路上被鬼子大炮轰、飞机炸,最后撤退变成了大溃退。
而现在,日军第10军还在海上不知哪里飘荡着,华夏军队的侧翼并无危险,加上撤退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自然就能做到有序而迅速。日军要想追上这几十万国军精锐,首先就得突破校长精心打造的第一道国防线--吴福线。
吴福线也就是吴江县到福山县之间的一道国防线,长度达60公里,其中碉堡林立、堑壕纵横。
碉堡坚固、堑壕深深都不说了,单是带刺的铁丝网就用了几十吨,布满了整个堑壕的前沿地带。
这可是德国军事顾问团根据一战时索姆河战役的堑壕方案指导打造的,不论是堑壕的规划和机枪碉堡的布局,都尽得堑壕战的精髓。
历史上的这道国防线靡费了国府大量财力和人力,结果由于原本的驻守部队都被校长调去了淞沪战场,最后只能由前线溃败下来的部队仓促组织防御。
彼时的国军军心已散,建制更是混乱,怎么可能组织得起有效的防御?
加上前线部队溃败得太快,后勤补给和保障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