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军无奈投降。
这是成功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是元魏和萧梁对峙时发生的。
魏军占据淮水要地寿阳,位于下游的梁军想要收复寿阳,却苦于野地浪战打不过骑兵众多的魏军,于是梁帝萧衍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水淹寿阳。
寿阳位于淮水南畔,其下游数百里外有一河谷名为浮山峡,萧衍调集人力物力在浮山峡筑坝拦淮,提高淮水水位,回水淹寿阳。
梁军修筑的拦河大坝名为浮山堰,据说动用了二十万以上的军民作为劳动力,浮山堰主体为土坝,又以数千万斤铁料垫底,还开有溢洪道,历尽千辛万苦耗时两年才修成。
浮山堰一成,其上游形成了一个巨大水库,数百里外的寿阳马上被水淹,守城魏军迫不得已弃城上八公山驻扎,梁军将士闻讯雀跃不已,只道收复寿阳指日可待。
然而魏军未退,雨季来了,淮水水位暴涨,上游水位几乎与浮山堰持平,于是悲剧发生,浮山堰溃决,下游受害百姓以十万计,淮水漂尸入海。
梁军试图回水淹寿阳,结果耗费无数人力物力修筑的浮山堰溃决,反倒祸害了自己国内百姓,是一次失败的水攻,宇文温在想,若是敌军依葫芦画瓢也筑堰来个水淹悬瓠,老天会眷顾他么?
恐怕不会,现在已经入秋,雨季越来越远,悬瓠一旦被围而对方又用了‘淹灌’之法,恐怕不会有连绵大雨之后河堤垮塌的情况发生。
淮水的流量大,而身为其支流汝水的流量相比之下小许多,拦河坝没那么容易溃决,宇文温觉得成日里焚香祷告祈祷敌军的水坝垮塌不靠谱,所以得另外想办法解决。
办法是什么?很简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预先把粮食等物资转移到城中地势较高处,然后在城里囤积沙袋,就当是防汛抗洪。
还要解决水源的问题,可能有人会问,若真被水淹了,到处都是水,怎么还怕没水喝?
有水,并不代表这水能喝,如果悬瓠真被水淹成了大池塘,到时候各种垃圾甚至人畜的排泄物都浸泡在水中,这样的水和粪水无异,人畜喝了肯定得病。
所以水井是必须的,还得将井口加高,虽然届时井水也势必浑浊不堪,但除了泥沙,好歹没那么多‘料’。
这些事情,主持城防的李允信都在安排人去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事情也同步在进行,那就是采樵(砍柴)。
一说起守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粮食要充足,在其基础上兵员多多益善,但往往会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