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一年的粮草消耗来算的。
当然,大军出征,也需要人来输送粮草。路上那些运粮的民夫,也要吃去不少。
但总的来说,那两国援助的四百万石粮食,也够十万大军打一年仗的了。粮食方面,并不需要朝廷额外支出。
眼下楚国唯一的难处,还是没钱。
因为大军在外征战,战时的军饷和平时的军饷是不同的,会涨个小半。而且各类军械的损耗也大,这就需要及时补充,这也是很大的开支。
十万大军打一年,刨去原本固定的开支外,战时的额外支出,要多出三百万到五百万两银子。
这笔支出,朝廷是拿不出来的。
也就是说,陆渊如果真的要打仗,确实可以打,但这笔额外军费,就得从他的私人小金库出了。
这些钱他倒是拿得出来。
经历了此前数次开销,如今陆渊的私人金库,大概还剩下一千两百万两银子,能支撑大军三四年的额外开支了。
而三四年后,大楚已经财政平衡。这些多出来的额外开支,就能用南海、宁海两国的援助顶上。
也是能填上这个窟窿的。
但这些钱,是陆渊用来应不时之需的。
此时用在讨伐大长和国上,要是大楚再起战事,或者有其它什么急用,那就真没钱了。
所以想了想,这个决定还是有些不好下。
后面看陆渊有些为难,孙思文又提了个建议。
那就是削减地方府县兵的军饷。
整个大楚境内,不论是地方的郡府县兵,还是朝廷的中央禁军、首都的金吾卫兵、王宫的宫廷卫士,基本都是月饷五两银子。
这个工资很合理,各国的战兵基本都处在这个位置,没什么好说的。
但问题是,现在经过整编后,大楚的战兵,已经有了中央禁军承担,地方上的那些郡府县兵,理论上已经脱离了战兵行列。
你要说西川、襄阳两郡的郡兵,承担着北西两面的压力,时刻有着与它国征战的需求,风险较大,给他们开个五两银子的工资,这能够接受。
但郡兵之下的府县兵,这可就是纯纯的治安部队,顶多拿来守守城,基本很少有机会上正面战场了。
他们这种职责压力,还享受和战兵一样的工资待遇,这已经很不合理了。
先前孙思文就想说了,但一直没机会。
此时逮到机会,终于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