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刚刚从周国人转变为长沙国人,这种身份的巨大转变,可没那么容易认同。
想让他们从心底里改变周人的观念,认可自己是长沙国人的事实,自然少不了努力。
因此安抚这些周人、西川人,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而一场大规模的科举,大规模的开科取士,无疑是能够大量收拢地方士人之心的。
大伙读书,十年寒窗,为的不就是做官吗?
只要你能让我做官。
那么是周国的官,还是长沙国的官,想来很多读书人,都不会太在乎的。
更不用说,那些读书人此时身份上,就已经从周人转变为了长沙人。
别管这种转变,是强迫还是自愿的,这种转变,就已经成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那么做长沙国的官,对于这些已经成了长沙人的读书人来说,心理负担就更小了。
而如果能够收拢他们,借由他们在地方和移民中的声望,有他们帮着宣传和安抚人心,那么陆渊吸收和消化那些强迁来的移民,无疑会轻松许多。
有着这种种好处在,他自然不愿意这么快开科举。
‘最少也得等这些新收领土,还有移民中的读书人得到消息,然后赶来长沙参加科举才行。’
陆渊心中这般想着。
但尽管他想得好,可崔长青说的事情,却也是事实。
拖了半年,长沙内外的三国士子,真的已经等不起了。
不快点解决他们的期盼,那不等陆渊收拢周人、西川人的人心。他原本靠着前两次恩科、科举,在三国士子中建立起的声望,怕就会直接跌落不少。
“崔相说的确实有道理。”
陆渊叹了口气,然后道:“这样吧。在十五日那天,在城内举行科举。但此次录取人数,先定为五百。先选拔出一批官员来,充实两郡八府之地,搭起地方官府的骨架来。
然后到明年三月,再开一次恩科,取士八百,彻底补足地方官员缺额。”
左思右想之下,陆渊最终只能选择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
先给一部分名额,那一部分人先考中。
这样的话,大伙各凭本事,考场上争胜负,没考中也别有什么怨言。
而有的这个疏导口,原本那些士子因为长期滞留在长沙城的怨言,也能得到疏解。
甚至因为明年还会再开一次恩科的缘故,说不定这次科举落榜的人听了,反而还会更加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