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缺口这个问题,老生常谈了。
从去年平定三府开始,陆渊就一直受这个问题困扰。
如今一年多过去,这个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弄到此时,成了他开国的拖累。
不过好在如今朝廷册封他为长沙王,正式得以开国,原本的名分问题解决了,这事也就好办了。
因此听到孙思文的话后,陆渊此时便道:“科举之事,等我接受册封,开国之后,便会下诏。在国境之内,广开恩科,以此选拔官员。
至于如今朝廷中枢所缺之官,各部各司所缺主事,可挑选地方精干之官入职,先行搭建起各部司框架。
他们离去之后,所缺官员,地方再行提拔。
先把朝廷和地方府县的框架搭起来,安排好各部各司、各府各县主官,维持上下运转。
剩下所缺之基层做事之官,等开了科举,再有那些新官去充任。”
选拔官员,对于此时的陆渊来说,算是最好解决的事情了。
只需开个科举,自然有那以千百计的秀才举人,如鱼归海一般,涌来为他效命。
然而听完陆渊的话,孙思文却没那么乐观,而是略带愁苦道:“大王,新开科举,这是可以解决用官之缺。可如今我洞庭郡内,历经多年战乱,地方疲惫,百姓流失。
生民饥饱生存,尚且艰难,又何谈读书了。
这些日来,臣查阅地方送上来的籍册文书。
清点过后,发现如今四年丧乱下来,我洞庭举郡之内,江南九府之地,地方有秀才功名者,不过两千三百余。
就这点秀才生员,面对多达一千七百余的官员缺口,根本不足以用事。”
陆渊听到这话,也不由大感头痛,然后问道:“洞庭郡士子如此之少,往年何以维持那么庞大的官员?”
孙思文答道:“我大越诸郡,除了临海、豫章两郡之外,其它各郡,历来文风不盛。往常时候,朝廷多是选拔临海、豫章两郡士子,以分派往各郡为官。
就如臣,当初考中举人之后,便从豫章郡分派到了洞庭郡。
而似臣这等临海、豫章两郡的籍贯的官员,足足占据了大越各郡官员半数。剩下半数,才是由其它六郡士子充任。
如今大王建立新国,郡内那些临海、豫章两郡籍贯的官员,多有弃官而去者。
此类士人,家卷宗亲俱在临海、豫章两郡,为朝廷所制,皆不可信。
故而大王若选官,除非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