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每一个阶段的融资,牧野科技都愿意参与,只要项目够好!
就拿起点的团队来说,一个创立了新产业模式的高水平团队,外加一个行业第一的平台,打包才卖了200万美元,50亿人民币不知道能投资与收购多少个这样的团队了,每年投出去五十亿人民币,看起来好像这笔支出好像非常庞大,但实际上,这笔支出非常划算,用不了两三年,国内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要么直接被牧野科技持股、控股,要么间接被牧野科技控制的基金持股。
况且,如果李牧愿意把投资的红利分出去,他完全可以用这几十亿人民币去跟银行以及其他基金合作,稍稍用点杠杆,就至少能盘活两三百亿资金出来。
个人以及企业申请育苗计划投资的方式也很简单,育苗计划在yy网开通了自己的专属页面:yuia.yy.,进入页面之后,可以直接进行项目投资的申请,牧野科技根据几个关键数据来对申请进行分类,主要的数据就是申请人对自有项目的估值以及融资金额。
牧野科技内部把项目分为了a\\b\\\\d\\这五个档位,最低的档是申请投资金额在50万元以下,或者项目总估值在500万元以下;d档是申请投资金额在50-300万区间,或者项目总估值在500-3000万区间;级是投资金额300-000万,或者项目总估值3000万-亿;b级是投资金额000万-亿,或者项目总估值在亿-0亿;a级是投资金额一亿元以上,或者项目总估值0亿元以上,如果投资金额与估值金额发生冲突,则以投资金额为准。
依照这样的五个档位设定,就能把申请投资的项目按照五个不同的网眼进行筛选分类,每一个档位对应至少一个投资团队,然后整个育苗计划设定一个投资委员会,无论哪个档位团队的项目,在通过自身团队评估之后,都要将由投资委员会进行过会审核,包括李牧以及牧野科技所有的核心高管都是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绝对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参与过会审核,但如果遇到重大项目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其中。
这个育苗计划一出来,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者仿佛一下子就看到了春天。
这个年代的华夏,刚刚加入世贸不久,国内的资本玩法刚刚开始与国际接轨,但这就像是两股洋流的交汇与融合,还需要时间来一步步推动,所以,现阶段国内企业的资本操作模式,和国际资本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培育出大规模的风险投资机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