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回到了文华殿,全国的兵马陆续调动,朱棣也准备离开京城,国家的政权,监国权交给了太子,朝廷的文武并没有感到触动。
人们已经习惯了,惟独永乐朝才有的现象。
皇帝常年不在京中,国家的政务由太子治理,这是很特殊的现象,便观史书,也只有永乐朝达到了巅峰,促进了大明政权的极度稳定。
也是朱高炽这些年来,坚定不移推动社会资源分配模式的底气。
至少朱棣活着的时候,给了朱高炽敢做许多的事情的勇气,并不会担心自己的安危,以及会否带来大明地方的不稳定。
“自古以来,商人是不稳定的群体,常年受到历朝历代的打压,以当时的社会经济生产水平,和历史的局限性,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偏厅会议室,六部大臣,内阁,各部臣工,数十人坐在罗踏椅上。
这是文华殿的新改动方案。
太子殿下不光提倡前宋的与士大夫治理天下,还提出了与天下人共治,军户的片井区推出的片长,市井的片坊区推出的坊长,施行多年来,让最基层的环境稳定了下来。
不过地方上的乡间,仍然是宗族为主,但是因为巡检衙门的扩充,法律在乡间已经有了更多的支撑,不再是任由宗族自理。
四方桌,四方形。
内四方,外圆。
朱高炽坐在内四方北边的桌子后,内阁大臣与六部尚书坐在其余的三面,剩下的文武们则坐在外圆桌后,以及角落的几名文书。
中间的空地上,摆了五颜六色的盆景,盆景下铺设地毯,上方是吊灯,周边是玻璃窗以及红色落地窗帘,还有一排排的煤油灯。
纸本、硬笔,茶杯。
“沙沙.”
书写的声音充斥寂静的大厅内。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没有农业,社会就不稳定;没有工业,国家就不富足;没有商业,百姓的经济生活就不活跃。”
“大明工局以及各组织和上下游体系,虽然有力保障了社会资源分配,稳定了老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可是社会资源流通太复杂,所以支持民间商行的发展,不光是对大明工局体系的补充,更是社会资源灵活的运转,两者缺一不可,必须要两条腿走路。”
朱高炽念着稿子。
稿子不是朱高炽写的,而是文书房听取他的要求后,编写出来的稿子。
工业化发展到今日,还有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