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阿拉伯数字”。
随着后世西学的胜利,他们命名的阿拉伯数字成为了世界普遍的印象。
十三世纪之后,欧洲人才开始接触到十进制,但直到印刷术的流行,十进制才在欧洲真正普及。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也就是说,没有十进位制的话,各国数学基础不统一,也就很难谈起数学进步,以及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现代文明。
从记数系统上来看,“十进制”传播到欧洲之前,人类算术的高峰只可能在中国,而不是古希腊。
事实上,在十五世纪之前,除了古希腊的几何,欧洲算术成就泛善可陈。
而欧洲真正与中国拉开差距是在清朝时期,当时中西方交流之后,欧洲站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巨人肩膀上创立了微积分。
很多以欧洲人姓名命名的数学原理或公式,其实中国人早已研究出来了。
比如南宋“杨辉三角”,在西方被称为“帕斯卡三角”,前者比后者早了四百多年。
南北朝“祖氏原理”,也就是涉及几何求积的命题,在后世西方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前者比后者早了一千一百多年。
因此并不是中国古代数学成就不高,而是后世的落后,导致传播度不够,以及欧洲掌握了近现代的话语权。
但现在是十四世纪末。
在古中国,伟大的的数学家们,把n计算到毫无用处的、达到7位小数的高精确度。
这对现实的运用并起不到有效作用,成果是伟大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却微乎其微。
小数的两位,已经足以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更不用说长达七位的小数。
因此技术报更看重各行发表的实际运用类的文章,而不是这位先生总纳的古中国理数。
这条道路是一定要发展下去的。
但正如石油。
朱高炽知道石油的重要性,但这是十四世纪末,重要性在未来,而不是当下。
不过呢。
虽然这位先生并没有自己的突破,但是能把古中国的数理整合起来,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看来能成为未来大学的导师,此人还是有很高的水平,因此朱高炽给予了支持。
他给技术报报社写了亲笔信,希望技术报的工作人员,重新审理这部理数宝典。
(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