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个斜挎包过来,那个装东西方便一些。”
古力有些惊喜,笑着行礼道谢。
“小人见到大少爷他们带着那样的包裹了,最近还想找人缝制一个,没想到郡主赏赐下来了,真是多谢郡主!”
佳音没当回事,又去隔壁酒楼看了看,嘱咐古力几句就坐车回碎金滩了。
村长捏着烟袋锅儿,正在村口转悠,好不容易盼回了佳音,就赶紧上前说话。
佳音跳下车,好好安慰了老爷子几句,然后陪着他又去暖棚和鸡场猪舍转了一圈儿。
暖棚因为没有玻璃,采光不好,不能种青瓜茄子和油豆角一类,但小白菜、菠菜、韭菜、蒜苗和发芽葱等,倒也算长得很不错。
而且暖棚面积大,出产也多。
鸡舍那边,大公鸡都养到了五六斤左右。
之前北征军回归,杀了百十只,如今还剩二百多,留着过年时候走礼,也给各家分一分。
母鸡们很是勤恳,经过大半个月的适应,已经开始认真产蛋了,一日总能捡上一千个。
这数字听着多,但放到偌大的新都,又是冬日缺鸡蛋时候,根本不够卖。
幸好,大槐树和大、小王庄也都有鸡场,除了供给仙客来,再分出一千个蛋给果蔬铺子,也不算难事。
最让佳音惊喜的就是蘑菇窖了,当初为了储存果子和冬菜,地窖挖的很大。
她也不过是随口说说,取山里出过蘑菇的泥土,浇水试试罢了。
没想到,如今当真长出了蘑菇,而且一丛丛的很是新嫩喜人!
若是在夏日,这东西常见,不稀罕。
但如今可是白雪皑皑的冬日啊!
摘上一把,炒个肉片或者煮个汤,味道都鲜的厉害……
佳音心里有了底,就谋划开业了。
正好后日,是个开业的好日子,她小手一挥,给城里送个消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晚饭时候,村里人才知道李老太等人坐船南下了。
虽然觉得突然,但之前刘嫂子要去南边给刘扬张罗亲事,大伙也都听说过。
家义同刘扬年岁差不多,许是李家着急给他相看姑娘,去南边走走,顺道给家义把把关,这也说得过去。
所以,村里人议论几句,也就不再关注了。
毕竟村里还有郡主坐镇,侯爷也回来了。
李伯爷、李老四、温先生甚至是家仁夫妻也都在呢。
别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