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以看出来,这是王承恩担心于卓,或是担心他身后之人会行报复之举,留下这些番子就是起警告作用的。
匆匆做好了一切的王承恩再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崇祯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他,或是说他一直在等着消息。
当东厂的密探前来汇报,说是有人去了果子巷,并在那里与襄王世子起冲突的时候,当时正在批阅奏折的崇祯差一点就没有握住手中笔,他是真的被吓到了。
普通的世子自然不会让崇祯如此的失态,但如果这个人在前面加上襄王两个字,那却是大大不同。
就像是皇子一样,同为皇帝的儿子,但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也是不尽相同。
襄王世子朱常澄说起来并不多么出众,奈何人家有一个牛逼到要起飞的弟弟,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崇祯可以想象,如果一旦朱常澄出了什么事情,接下来京师的局面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怕是那个杀胚就敢直接放弃了现在手中的所有活计,领兵杀回到京师。
真到那个时候,别人还无法说出什么来。
真到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甚至自己屁股下面的龙椅是不是能坐稳,就是崇祯自己都不知晓。
所以,朱常澄绝对不能出事。至少,现在是不能出事的。
曾几何时,崇祯曾这样问过自己,他到底适不适合当皇帝。
他有优点吗?
当然有。比如说爱护子民,一心想要大明强大,他还可舍下脸面,数次下罪己诏,他还能纳百言,听得进劝。
这些优点比起开局一个碗的太祖,那也是能拿得出手的。
尤其是勤政方面,大明所有的皇帝更是无人可及。
优点的确有,可缺点同样明显。尤其是在识人方面,他似乎总是出错。
他信任的人,没有几个真正成器,似乎他重用了谁,谁用不了多久就会出问题一样。
根据这个特点,延续出了他的另两个缺点,耳根子软,猜忌心重。
用人不疑放在崇祯面前是不存在的,他怀疑一个人的时候,巴不得所有的臣子都可以看到。从而借着这份怀疑,就会有人站出来,将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搅黄了。
在位十几年,首辅就换了十几个,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一个受重用的人,却无法被信任,可想而知,他的这份重用能有几成,他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出几成。
正是因此,大明江山差一点就丢在了崇祯之手。就像是朱常武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