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帝国的地方官们一听是皇帝的命令,再加上有公司分红补贴大多数都选择了欣然接受。
至于那些点灯人,皇家煤气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培训,培训合格可以成为皇家煤气公司的雇员,否则可以选择领取三个月的工资走人。
弗兰茨提出的条件,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相当优厚了。
当然也会有一小部分选择坐地起价就是了,能安抚自然是要安抚,政府、教会、当地贵族都可以出面。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弗兰茨还是要出台一部相关法律,确立补偿标准。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弗兰茨也只能走法律程序。
根据自由市场的规则,弗兰茨的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毕竟优胜劣汰,点灯人这一职业已经跟不上时代被淘汰乃是必然。
根据这个时代的理论给失业工人的补偿是一种政府干预,甚至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竞争。
不过奥地利是帝国,帝国政府没法完全依靠冷冰冰的法律。更何况帝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弗兰茨不觉得法律的缺失该由个人承担责任。
同时哈布斯堡家族的名誉更需要维护,弗兰茨不至于为了一点小钱就搞得天怒人怨。
其实煤气公司的建立也有助于工业的发展,一些对温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工厂就不再需要自己造锅炉了。
不过这其中并不包括冶炼工业,毕竟在这种耗能巨大且对炉温要求较高的工业中煤气和煤炭相比,还是太过昂贵。
相比煤气公司带来的经济价值,弗兰茨更在乎的是社会价值。
使用煤气可以大幅降低污染,同时还能减少火灾风险。
弗兰茨可一点也不想把维也纳变成和伦敦一样的城市,黑色的天空不时降下酸雨,白色的浓雾多藏着喜欢开膛破肚的杀人狂,绿色的河水中漂着鱼骨,以及狂笑之人.
事实上弗兰茨在维也纳第二次扩建时期就将工厂迁移到了城市外围,污染重的工厂则迁到了下游,不过工厂对城市污染依然无法避免。
以现在的情况弗兰茨还真不能将工厂全都搬出维也纳,毕竟此时工业可是一座城市实力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变迁,维也纳周围的树木被大量砍伐,用木柴生火做饭的人反而一般都是有钱人,平民更多会选择廉价、高效的煤炭。
然而由于很多人缺乏常识,在屋中生火的时候顺手关闭了门窗,由此引发了无数惨剧。
这个时代消防队的水平不能说没有,但只能说十分有限。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