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是他们无能!”
朱棣仍有些气不顺。
想想也是,自己府上数十个工匠钻研了两个月,结果一丝进展都没有。而陶逸平与杨廷两个小子,更来不到半个月,便研制了出来。
这不是告诉朱棣,他府上那些工匠都是无能之辈?
放在谁身上,都有些气不顺。
郭安也理解,轻笑道:“殿下,现在陶逸平与杨廷两人,也是咱燕王府的人了。”
朱棣微微点头,“日后,要是陶万户再有弟子前来,也都得给咱留住。”
“那是自然!”
郭安微微一笑,话题一转,“殿下,从陶逸平与杨廷两人身上看,还是读书人来钻研工匠之术,成效才会最高。”
朱棣点头认同,“读书人都是被古代先贤书籍开过智,让他们钻研工匠之术,自然是比寻常工匠要强上不少。”
郭安继续说道:“殿下英明,现在我北平府有玻璃工坊,水泥工坊、羊毛工坊,还有张家湾码头与铁冶所作坊,都可日进千金。
但是,这些工坊的工匠都只是普通工匠,那些匠头虽然经验丰富,但都是大字不识几个,完全没有陶逸平与杨廷这两个人这般的才智。”
朱棣好像才发觉这个问题,连忙看向郭安,眼中闪过一丝异样之色。
“郭卿之意,是咱燕王府还需再从陶万户那里请来一些工匠?”
郭安无奈,急忙回道:“殿下误会了,那陶万户显然是陛下给太子殿下留下的工匠,我燕王府能得到陶逸平与杨廷两人,已经算是走了大运了。”
朱棣想起什么,下意识的点头,“郭卿所言没错,就因咱留下陶逸平与杨廷这俩人,父皇还专门让皇兄写信向咱询问一番。
要是咱再打陶万户那些子弟的主意,恐怕下次便是父皇亲自责骂了。”
郭安认真的看向朱棣,谏言道:“殿下,陶万户之前乃是书香之家,更是书院山长,这才能培养出一群精通工匠之术的匠师来。
要是殿下开设工匠学堂,以陶逸平与杨廷两人为山长,他二人必然也能给我燕王府培养出一群像是陶万户那般的匠师来。
如此,殿下还何须眼馋别人之工匠,如此燕王府才是兴盛有望。”
听此,朱棣感觉到一丝不对,微微眯着眼睛,转头看向郭安。
“郭卿何时有的这般想法?”
郭安缓缓一笑,也没有丝毫避讳,而是直接说道:“在微臣想要改进炼铁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