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又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是授人以柄,王政并没有因为占得扬州二郡后便膨胀了,所以即便心里迫不及待的想要自立,想要摆脱“献帝”在名分上的压制,但此刻理智却还是让他赞同甘宁,和大部分人的看法。
此时自立,言之过早也。
只不过,这些王政并愿意对外人而讲,即便郭嘉极得他的赏识,极受他的看重,即便郭嘉入了系统,王政也不想将自己的心底彻底坦诚。
所以听到郭嘉的疑问后,王政也只是摇了摇头,没有直接回答。
“那主公是在想什么?”
王政想的自然是祢衡的分功之论了。
祢衡提议文武各半还可以理解,建言张昭为首功也可以理解,但是最后把功劳大部分归功到徐方的身上,却委实有点过于徇私了。
要知天军今年数场大战,虽然攻伐北海的灭国之战,动用的兵力规模最大,但若要说最重要的一场,其实还是击败孙策。
此战不仅消灭了一大强敌,令未来的东吴胎死腹中,其后夺取九江、庐江二郡这般顺利,也是因为在这一战让王政提前在扬州安插了人手,埋下了钉子,更获得了袁术的信任。
哪怕其他人不清楚孙策未来的成就,相信也能看的出来九江的价值之大,不仅幅员疆土,民生富庶胜过北海,要地位置的战略意义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祢衡难道这一点都看不出来吗?
祢衡难道不知道单论这一战,徐方起到的作用其实不大么?
若以徐方为今年武将首功,如何令人心服?
如果说祢衡不提吴胜是因为两人素来不睦的关系,那么为何不举荐黄忠呢?黄忠不仅三场大战皆有参与,尤其孙策一役中更是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啊?
这一点实在让王政大感疑惑,再联想之前,祢衡建议王政娶糜贞为妻,虽然说起来合他心意,但这个人选由祢衡的口中而出,其实也是极为突兀的。
想到这里,王政仰望苍穹,心绪纷呈,神情变得肃然起来。
祢衡同样入了系统,忠心上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潘章之事早就证明了,有忠心不代表无私心,王政执掌权柄掌日久,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是不由自主地,便会对所有臣下的风吹草动生出怀疑与警惕。
这就是权力所带来的影响。
或者说是...
腐化。
......
另一边。
出了宫殿之后,祢衡、陆绩、黄忠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